國際化?在地化?「軟體在地化」是甚麼?
跟使用者體驗有甚麼關係呢?
簡單來說,是你在把軟體推廣到另一國家/語系之前,
為了讓他能適應其他國家的語言、地區差異所做的修改。
那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?
首先,第一步是需要瞭解你在地客群的人!
他們洞悉各市場的生態,知道社會背後更深一層的文化脈絡,
同時也能設計和分析哪些方案可行,哪些是行不通的。
接下來,你還需要一群精通軟體及雙語的高手,
協助你的用字遣詞調整至適合在地使用者的版本。
包含使用者介面、排序和搜尋功能、
地址、數字、日期和貨幣格式……等等。
由於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,有太多細微差異需要考量,
每種語言的句型結構、單複數規則也不盡相同,
更遑論不同領域的細節差異,在在影響著使用者介面。
這一切的一切,都是為了最完美的使用者體驗,
確保你的產品對目標客群而言達到最舒適的閱讀程度。
若要盡量為最多目標客群推出完美產品,
這些要素非常關鍵,卻往往最容易被忽略。